後疫情是真風險?假議題?
上半年在產業分析界中,最流行的字眼就是:後疫情時代預測。 但疫情到底有沒有走?對股市與市場的震盪到底為何?影響幅度大小不等,要端看企業本身的商業模式才能斷定,可以確定的是疫情已改變全球商業模式,喊了很久的「數位轉型」在2020年成為被迫升級。
趨勢觀察機構IDC發布的《2021年全球數位轉型預測》指出
"2021年,全球60%的企業將投入更多資源,在於改善組織內部數位工作形式,更有30%企業加快創新,完成商業模式再造,可以預見的是,兩三年內工作型態會有巨大轉變。"疫情下的非工程師的轉職之路崎嶇。
先前從事產業分析師達四年,本來是想2020年年後就離職找工作,奈何疫情大爆發,所以到下半年才真正離職,離職後也到處晃了一波,前後大概實際花了兩三個月在找工作,最後落地在軟體公司從事市場行銷經理一職。
疫情時代的求職的確比以往困難得多,但我的好友離職之後兩週之內就有十個面、不到一個月就找到工作了,有開發能力的工程師在市場仍炙手可熱,待業的時候一直看到各種程式學習的廣告,說不心動是騙人的,但覺得自己的才能實在不在程式領域但也不必拋棄舊有的知識技能去追尋新趨勢的浪頭,重點還是在於盤點自己的實力、與市場之間的連結與市價值多少。
企業需要的是急急急即戰力
所有工作文都會寫:企業需要的是即戰力
其實新人進公司時,依各行業不等,仍會有培養&觀察期,但在現在的求職市場中,想像一下現在公司就是把這些時期縮短一半以下,在求職的審核上也會更加嚴苛,希望找到最有生產力的員工。
開拓市場&複合式能力成競爭重點
如果以一般商業觀點來看,越靠近生產端、帶來營收的工作需求越大,所以市場上永遠需要業務和工程師。
但在疫情之下,其實很多企業對市場悲觀,直接遇缺不補,就有聽說朋友就職外商,今年的業務招募名額直接縮減到三分之一,或是原本該有的投資案被無限期延宕。
說個例子,同時期有一個好友也離職,他先休息了一兩個月,一開放履歷後邀約不斷、僅花兩周就找到工作了,原因是他的資歷橫跨工程師、產品開發、小主管三大領域,即便他原有的產業在市場上相對稀少,但具有完整產品經驗的他仍在求職中非常順利。
有效率地進行行業調查分析
通常在面試前,除了準備一些經典的面試問題,我會先看公司的產業資料,在這部分有運用到之前分析師工作的經驗,重點是在於先大量閱讀,再提取自己目前記得下來的重點。
幾個做面試前調查的方法:
1.網站資料:這部分會大概看一下是哪些產品,但其實不用記得太深,每個行業產品都有它的特殊性,如果先前不是相關產業的話很難真正理解。
2.年報資料:如果廠商有上市櫃的話,年報資料必讀,可以看一下大略營收狀態以及後續的佈局。
3.產業鍊狀況:面試公司在產業鍊的上中下游的哪一段,以及是否知名。
4.政府是否有相關政策扶植:可以作為產業風向的輔佐,雖然有政策不見得能分到一杯羹,政策舉措落實與否還要參考產業本身的性質。
如果只能問一個問題的話,就問:「貴公司未來三到五年內的發展?」
在每次面試中問到這個問題,主管反應都會滿正面的,有時候對方會先回應發展是指部門還是公司,可以就兩個不同層面進行深度討論。
這個問題可以展現個人在工作上的企圖心,也可以審視主管對於公司或部門未來的想法與了解程度,也可以給人有想法的印象。
另外一個我個人必問的問題是:「和直屬主管的溝通風格為何?」
這個問題也滿能觀察到組織文化,有遇過主管說內部要對很多部門、比較需要社交技巧等等,代表內部的政治環境相對複雜,但大公司有相對的資源以及穩定程度,就看個人的接受程度如何。
每一次的面試都要消除疑慮,增加成交率。
創業的朋友表示:「好的人才真的很難找,其實徵人有時候很像在賭博,也會徵到不適用的人,但真的時間有限也沒辦法。」
面試的時間不過最多幾個小時,雙方只能進行有限的互動。
在某次面試國內大廠時人資主管建議面試時帶電腦,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列印出來備用、準備好可以隨時簡報的過往案例,重點是在面試期間就能把該溝通的處理完畢。
拿到OFFER才是真的,有疑慮就不會拿到了。
曾經我有個經驗是面試國內上櫃公司的特助,總經理為新接班人,過程中和我相談甚歡,看起來酷酷的他還跟我閒聊起來,我直接問他:「那你對我打幾分?」
「感覺大致上都滿符合我的需求,大概有85分吧!」
「那缺少的15分是什麼?」
「總是還要再思考一下吧!」
最後我沒有拿到這個OFFER,當時我有給他自己的作品集,我認為就是消除疑慮的部分做得不夠,很可惜錯失了這個機會。
在後來的面試過程中,每一次我都會自我檢討其中的表現優劣,並且和不同領域的朋友聊天吸收不同看法,除了反覆檢視自我的技能內容,更在態度上表現更積極、機靈,在履歷上也不斷優化,最後找到的工作是主動邀約,在面談的過程中也可以感受到雙方互動頻率順利,也如期望中拿到Offer。
其實找工作也很像買賣,平常購物也就是為了更美好的想像(變美、便迷人),公司徵人也為了就是解決問題、增加收益。
所有的行動都是為了更美好的願景。
每一次的修正,都會離理想的生活更進一步。
文章於面試經驗暨工作甘苦談轉載